济宁学院体育学院设学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、儒家文化发源地、孔子故里、东方圣城曲阜,是济宁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。学院溯源于1971年济宁地区师范专科学校重建时设立的军体组,几经变迁,先后由艺体科到体育系,2021年3月更名为体育学院。
50多年来,栉风沐雨,朝乾夕惕,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,学院大力提升内涵建设,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,培养了数千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,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、山东省高校体育科研先进单位、济宁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;曾5次获“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教学基本功比赛”基础知识理论考试、说课一等奖,我校啦啦操代表队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。
体育学院现有本、专科体育教育和本科运动康复(教育部特设专业)两个专业。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,并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“中国知名专业”;还与山东体育学院签约为硕士生联合培养单位。课程《田径》和《人体生理学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,先后有10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。现有全日制本、专科在校生近千人。学院在肩负着学校体育专业、学科建设任务的同时,还担负着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、课外群众体育活动开展、运动队训练竞赛和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服务等工作。
学院现拥有一支在年龄、职称、学历、学缘诸方面结构合理、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52人,其中教授2人,副教授17人,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,在读博士7人,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9人,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人;有山东省省级教学名师1人、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、市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。现有国家级裁判4人,国家一级裁判7人;外聘专家2名。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、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,校级科研课题3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,其中核心刊物90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5部,主编、参编教材20余部;30余人次获山东省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一、二、三等奖,10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奖,2人次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,多篇成果被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录用,多人次获市人文社会科学奖、科技进步奖。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兄弟院校尤其是著名高校的联系,定期举行学术报聘请国内知名学者、专家、教授前来讲学。对于活跃科研氛围、提高学术水平,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。
学院设有8个实验室,总投入500余万元。“大学体育健康标准测试中心”能保证专业实验教学和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的正常进行。现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2个,草坪足球场2个,球类体育馆1个、体操房1个;有塑胶篮球场地16块、塑胶排球场地8块、塑胶网球场地4块,以及乒乓球室、武术、羽毛球、瑜伽房等场馆设施。
奋楫笃行向未来,踵事增华创新篇。新时代新征程,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,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基,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,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最高追求,聚力内涵式发展,着力高质量提升,以提升服务发展能力、开放办学能力、执行落实能力为抓手,紧紧锚定学校“1385”战略,为实现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(2024年7月更新)